1950年4月6號,解放軍和人民政府在埋下槍支彈藥后撤出金沙,金沙境內的土匪非常興奮,重新活躍起來,甚至更加猖狂。光金沙境內成建制的土匪就有五幫:
1.第八兵團系統
包括“反共自救軍第八兵團總指揮”周治國,以及“川黔邊游擊總指揮部”周天乙部;以車子揚、楊平舟為首的“九十四軍”;
以保安團副團長蒙天休為首的“二十七軍二十七師”。
2.第十九兵團系統
以“自救軍金(沙)、仁(懷)邊區總指揮”高昆、易蘊光為首的“四十九軍第八縱隊”;以余湖亮、饒恩揚為首的“第十一縱隊”;
以肖萬杰、楊德初為首的“第十七縱隊”。
3.黔西北游擊總指揮部
以“自救軍西南聯軍川黔邊總指揮”吳相云為首的土匪武裝;以龍質彬、周立貞為首的“游擊司令部”
4.起義后又叛變的武裝
原保安六團團長蔡國祥部;原保安八團團長車子楊部。
5.其他匪部
以劉玉彬、周明山為首的“司令部”;以敖體明、敖體全為首的“三百六十一團”;
以余紹唐、涂大倫為首的“總隊”;
以徐文敬為首的“三二七”師;
以齊世英、王師古為首的“協進會”及宋聚謙部等。
另外,騷擾金沙縣周邊的土匪,還有遵義的宋澤、大定的王興華、黔西的謝成堂、畢節的祿藻章等。大大小小有30多支,主要分布在金(沙)仁(懷)、金(沙)遵(義)、金(沙)黔(西)等縣與縣的邊界地區和部分鄉鎮,打出軍級番號的有2個,師級番號的6個,團級番號的29個,總人數約6500人,擁有大炮12門,其他口徑炮159門,輕重機槍31挺,步槍1563支,沖鋒槍、卡賓槍、手槍共64支,另有通訊用的電臺、電話機等。這些土匪糾合起來,攻城奪地,打家劫舍,騷擾四鄉,鬧得各地雞犬不寧。老百姓痛苦不堪。
1950年5月15日(農歷三月二十九日),駐遵義剿匪的一三九團,派一個營分三路攻打金沙縣城匪部。左路經趙家灣,繞過紅巖橋,從戴家堡下,過沙柴橋,攻成治路;右路走關門頭、空桐樹、上小河橋、四棱碑,上大定坡,攻匪縣政府:中路經袁家橋,上關門埡大山,圍攻硼堡。左、右兩路從天剛亮開始進攻,周治國各部抵抗一陣,敗退干田堡山上,解放軍進城,全城百姓歡欣鼓舞。圍攻關門埡硼堡的部隊,激戰了3小時,犧牲了兩名戰士,右路部隊趕來增援,組織突擊隊、爆破組,擊斃駐守的敵營長王培生,俘虜60多人,繳獲50多支槍。一三九團占領縣城兩天一夜,取出金沙縣人民政府撤走前埋下的武器后撤回遵義。
未完待續......